2017年11月18日星期六

2017年我的棋艺运动总结

说起来,棋类运动不像其他体育项目那么有观赏性。看球赛和田径运动的过程,观众会呐喊助威而感觉紧张兴奋;看棋类运动比赛时,我们无法直接看得出胜负转折,更难以看透棋手内心的紧张与挣扎。

棋类运动也不像学术比赛,和课堂的学习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在成绩至上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似乎并不被重视。

再说,很多中小学行政人员对棋类运动没有深入的了解,认为棋类运动是雕虫小技,不仅不能和学术比赛相提并论,甚至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对推动棋类运动始终兴致缺缺。对此,我觉得非常可惜,如象棋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从1200多年前的唐代开始演变至今渊远流长;如西洋棋代表西方历史演进的缩影,不只是一种游戏那么简单。

要下好棋需要学习各种策略及战术,从开局、中局至残局所应用的策略及战术都大不相同。下棋时摸子走子,落子无悔 ,因此必须三思而后行,甚至谋定而后动。一局对局从开始到结束,棋手有无数落子的选择,而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棋手比赛时,在棋钟启动的那一刻开始,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谋策应对,学习时间管理之道。还未分出胜负前,占优势时不沾沾自喜,处于劣势时要沉得住气,并伺机反击;赢棋固然欣喜,输棋时则更必须学习接受失败,并自我反省及从错误中学习,从而培养坚毅不拔的精神。

此外,不管是平时对弈还是比赛时,棋手会接触及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对手。这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沟通能力,而且跟不同的对手交手时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及战术,也有助于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棋类运动不仅锻炼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也考验孩子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反应力、集中力、想象力、创造力及意志力。

这些锻炼,使孩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时,不只善于抉择,也懂得进退之道;遇到挫折时,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勇于面对,对开拓自己的人生大有裨益。

在这个各种暴力的电子游戏盛行的时代,与其利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让孩子闭上嘴巴,不如让孩子下下棋,享受弈棋的乐趣,增添生活情趣与话题,拉近亲子关系。学棋的孩子不会变坏,孩子学会静下来思考,会更成熟稳重。

我所见,在西洋棋学联比赛时,友族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甚至也有不少友族学生代表华小出战,可见他们对棋类运动的重视。根据教总的数据,近年来在华小求学的友族学生日愈增加,甚至在华小出现会说流利华语的友族老师也见怪不怪了。

在森美兰象棋公会与赖敬扬老师的努力下,象棋已经被森州教育局承认而被纳入教育局的常年学联比赛。2016年的森州学联象棋比赛,高达百分之三十六的参赛者是非华裔。这正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契机,若校方大力推广象棋,因势利导,不仅华裔子弟获益良多,也必然让更多友族同胞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这更是促进团结的好方法。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推动与学习棋类运动必须从小开始,像布城象棋公会的宗旨之一就是培育幼苗。目前西洋棋是受到教育部承认与官方推动的棋类运动,而象棋则没有这种便利。

马来西亚象棋总会及州象棋公会,还有各地方社团及会馆应该与全国华小和华中合作,在校园里大力推动象棋运动,并凝聚力量争取获得教育部的承认而纳入全国学联比赛项目。随着马来西亚专业的棋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加上可以利用科技增添象棋比赛的观赏性、象棋比赛的水准和奖金日益提升,相信象棋可以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蓬勃发展。

这些年来,我感谢校方尤其是前任课外活动副校长黄宝贞女士和现任课外活动副校长林碧云女士的大力支持,还有育才家协理事和育才校友会理事的支援。特别是今年,我开始了西洋棋训练班,每个星期五在校内培训西洋棋校队。感恩家长的支持与信任,把孩子送来,不仅提升孩子甚至是自己的水平,也丰富我的西洋棋教学经验。

另外,也感谢林副让我接手课外活动的象棋学会,让象棋学会的学生能够或多或少学到一些象棋的精神和技巧。不过,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太短,学生也仅能学到一些皮毛而已,这是小小的遗憾。

我想,当我们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那就要尽力去做,即便这件事情最后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回报,但我们还是得认真、努力去完成。就好象下棋,曾经学过的技巧不一定能够用上,因为局面也许就像真实的人生那么复杂;即使真的可以用上,也不一定可以在最后取得胜利。但不管胜负如何,我们还是认真、努力去下完这一局。

而在这过程,我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慢慢积累自己的实力。再复杂的局面,也要学会简化它,不被其迷惑,认清真正的目标。一旦机会来了,就能取其要害,一击即中。给自己一个期限,不用告诉所有人,不要犹豫,直到真的尽力为止。

希望明年更进步。共勉之。

2017年育才华小西洋棋训练班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