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星期六

黄集初/厘清「以学生为中心」之误解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整个教育制度要如何改变,才能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历程。这种思考丶这种改变当然是由大人们来完成,不可能交由学生处理。当然,要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必多讲,统一课程丶统一考试丶统一进度就是三大关。若真的要落实,课程要有弹性评量要多元化,而在教学上,要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这三项都是大工程,彼此之间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极为不易。无论如何,把关键的观念彻底弄清楚,绝对是教改成功的第一步,否则南辕北辙,终究徒劳无功。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改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是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不得其正解,沦为一句口号。其後,又盛行「学生为主体」的说法,但仍然面对同样问题。

一般上,我们对「以学生为中心」有两大误解,一是所谓的「教师为中心」,二是误解「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为所欲为。以下详论之。

首先将先讨论「教师为中心」的说法。过往推动教改时,常把「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对立并举,把过去的教学法概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云云。这样的提法会让一些教师产生情绪上的反应,认为他们过去的努力及牺牲被否定,也让社会大众对教师产生不良看法,其实不是很妥当。

事实上,「教师为中心」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呢?如果,只着眼於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课堂内,或许有些道理。但放到整个教育的现实中,显然大有问题。

很简单,只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一丶教师可以自己决定课程纲要吗?二丶教师可以自己决定考试纲要吗?很显然,别说是教师,连校长也无法决定。再进一步地问,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教学进度吗?比如说某班的学生跟不上而放慢进度?好像也不行,否则校内大考一来,进度没赶不上,肯定会受责难。

(来源:The Coverage Malaysia)

从这些基本问题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从国家到学校,教师其实是相当弱势,就算在学生面前也还不见得强势,「教师为中心」的说法是高估了教师的实际处境。真的要概括过往的教育理念,或许用「大人为中心」这样的说法会比较恰当。

其次,「学生为中心」是否等同让学生为所欲为呢?这种误解是源於过去教改的推动者,往往把「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对立起来,结果,导致出现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所扮演之角色的联想,进而延伸出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为所欲为的情绪性论调。

那要如何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呢?一般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多以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哲学为本。依据杜威的观点,「以学生为中心」是要强调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否则无法发挥其功能及价值。因为,教育是持续不断的历程,学生会遭遇各种问题,也藉由个人直接或他人间接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经验也不断累积,与此同时,既有的旧经验也不断受到修正。最後,在经验不断累积丶重组与改造的过程中,学生扩充了知识与技能,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促进个人的整体成长。简言之,学习是透过经验,经验则来自於生活。

杜威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上有两大启示:一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丶二是因材施教。前者是基於学生的学习是透过经验,是一种对学生原有经验不断重组与改造的动态历程,这种历程只能靠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能越俎代庖。後者则因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造成人人的学习历程都不相同,所以,也不可能强求一致,必须因材施教。

(来源:Financial Times/Wilfred Lim)

因此,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简单讲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整个教育制度要如何改变,才能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历程。这种思考丶这种改变当然是由大人们来完成,不可能交由学生处理。

当然,要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必多讲,统一课程丶统一考试丶统一进度就是三大关。若真的要落实,课程要有弹性,评量要多元化,而在教学上,要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

何以要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学校教育系统中,谁最了解学生?当然是教师,不可能是校长,更不可能是教育部的大人们。但在我们的教育行政体系中,教师往往最没有话语权。更糟糕的是,不赋权予教师也就算了,反而引进绩效管理,以强化对教师的管理。这种行政导向的管理方式,结果造成教师应付上头多过面向学生,这种教改措施根本是背道而驰。

当然,真的要做到课程有弹性丶评量多元化及教师赋权,每一项都是大工程,彼此之间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极为不易。不过,不管怎样,把关键的观念彻底弄清楚,绝对是教改成功的第一步,否则南辕北辙,终究徒劳无功。


作者:黄集初

曾经在马来西亚独中服务十七年,期间担任过两所独中校长。2016年考获中国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评论以教育为主,偶涉政治,略尽公民义务。

文章摘自:《当代评论》http://contemporary-review.com.my/2018/03/10/1-4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