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星期日

森林渐少,发展犹多

摘自2015年1月11日《东方日报》(点击看大图)

土地应用,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放眼一看,南中国海两岸,举目都是。《柔佛州2001-2020年大蓝图调查报告》所载南马城镇土地的那一些变迁,正是有力的佐证。

历经十年之久,2002年的数据显示:昔加末县农地剧减207公顷。所谓荒地,一举少了4781公顷之多;森林同时掉失1418公顷。建筑面积则从1120公顷增至6984公顷(页3.1-21)。

同一期间,麻河两岸的农耕和森林一共减少4960公顷(页3.1-15)、峇株消减了9090公顷(页3.1-6)、哥打丁宜1万2394公顷(页3.1-24)、居銮1万4219公顷(页3.1-12);新山所失之地,甚至多达2万8371公顷(页3.1-3)。

凡此6县,从1992年至2002年一共发展了7万5440公顷的农耕或森林;相等于每月开发628公顷,每天20公顷,或者每小时等同一个足球场大的0.8公顷。据此速度点算,此处未来土地转之非常可观,不言自明。

年前我引《关丹2015年地方蓝图》另外说明,关丹一县2004年房屋发展共有8375公顷,2015年估计总计2万272公顷,前后增加了1万1897公顷之多,相等于每年1081公顷。

相对而言,关丹县里的森林面积则从2004年的16万5539公顷,预期行將减至2015年的15万3883公顷。换句话说,仅11年里,彭亨州首府森林遽减1万1656公顷,平均每年少了1059公顷之多。

关丹年减1000公顷森林,似乎不是单一的个案。城市及乡村规划局出版的《土地应用2012年度报告》(Laporan Gunatanah 2012)亦说,半岛的硬体建筑从2001年的43万7090公顷,增至2008年的75万9900公顷,而至2012年的118万7003公顷。

相对的,遍佈半岛的那一些农耕之地,则从2001年的666万8730公顷(50.6%),遽然减至2008年626万8300公顷,随后再大幅度地减至2012年的499万2849公顷(39.7%)。

意外的是,据此报告,半岛的森林的面积,似乎略有增加(页2):从2001年的44.3%,提高至2012年的51%。尽管这样,不解的是,2012年总面积(1314万7501公顷),比起2001年(1318万1640公顷),少了3万4138公顷之多。

如此景观之常见,確实超乎我们的想像。兹举吉兰丹首府哥打峇鲁一地这些年月的发展,当见一二:农耕之地,虽逾一半(54%);但是,当地公园和空地总计,少于总面积4万326公顷的5%。森林的比率,唯有微不足道的4公顷(页34)。

东海岸水灾缘由

瓜拉吉赖(Kuala Krai)的统计,则是另一个强烈的对比:22万8710公顷当中,森林佔优56%,农耕也有接近四成之多,公园和空地共有1%左右。不过,本城基建的土地,只有0.26%。

前后历经两年,瓜拉吉赖的週遭一带,如今怎样?浏览谷歌地图,清晰可见,东南一角,西北多处,都有开发的痕跡。首相纳吉所指大量开垦和过度伐木,是这一回事吗?

不管怎样,对照两城的土地,以及眼前的洪水之患,不论是绿地渐少,以及排水不足的这两个因素之间,何者对城市生态的破坏较大;按照常理推测,明显不过的是,两者其实都各有关键的影响。

一旦对比mongabay.com援引的数据,读者还会发现,森林所佔的那一点空间,每况愈下:早前联合国的记录报告,马来西亚的森林覆盖了62.3%的土地;可是,介于1990年至2010年,每年平均流失9万6000公顷的森林了。

大马水务与能源研究协会主席比亚拉帕卡兰(S.Piarapakaran)的文告所言,也正是这一回事:3年之內,森林面积流失472万公顷。至今,森林保留地仅有56.4%,只有27.4%属于原始森林,余者已遭砍伐、种植或者发展。

比重之大,速度之快,一目瞭然,自不待言。何况,森林的定义,与常人的一般理解,恐怕有所落差。《东方》援引大马半岛森林局总监阿都拉曼解释,据《1984年国家森林保护法令》,唯有一部分「森林保留地」是永久的(Permanent Forestestate)。

永久「森林保留地」,权归各州森林局管理;余下的林地,实可適量开发。那么,Mongabay的网页所说:同一时期,这里一共失去192万公顷的森林,相等于8.6%的森林面积,是哪类林地?

参考前提《土地应用2012年度报告》的数据,民眾读之,恐怕犹是困惑。《土地应用2012年度报告》显示,2001年,森林占584万公顷,2012年则有665万公顷。

阿都拉曼澄清,非法砍伐已受控制,2014年度半岛总计583万公顷森林之中,尚有493万公顷是永久森林保留地。如果这些估算没有人为的误读,我们自可从中洞悉,当前东海岸洪水之劫的部分由来所在了。

以上文章摘自《东方日报》杨善勇「森林渐少,发展犹多」


有关MONGABAY.COM马来西亚森林覆盖率的报告点击下图:


莱佛士花开花了


世界最大的花,莱佛士花(或称大王花、尸花)盛开迎接2015年的蒞临!被誉为世界最可爱莱佛士花品种的派氏大王花(Rafflesia Pricei)在担布南可爱绽放,並被当地民众形容,是这几年来开得最灿烂的一次。

这朵相信是于元旦当天盛开的派氏大王花,由爱沙巴旅游导游莱恩丁慕于本月5日傍晚,带团到担布南莱佛士花资讯中心参观期间发现,吸引大批游客与当地民眾一睹其风采。

莱恩也及时將这朵派氏大王花最灿烂的一面拍摄下来,並形容这是近年来开得最美的一次。

当导游已有4年之久的莱恩本身对沙巴州內的莱佛士花品种甚感兴趣,他说,派氏大王花只会出现在担布南一带,而且是鲜少开花的品种,所以能目睹其开花乃相当幸运的。

他说,与沙巴州內其他两个莱佛士花品种不同,派氏大王花布满了条状白色斑点,在鲜红色花瓣的衬托下,斑点额外突出和显得分明,至于其他两个品种的莱佛士花瓣斑点,则分佈得密密麻麻。

派氏大王花盛开直径达30厘米,没有確定的开花季节。据莱恩说,派氏大王花从发芽到开花一般上要耗上好几年的时间,开花却只有短短的3到7天,之后就会凋谢变黑、腐烂,故被列为罕见品种之一。

提及罕见品种,莱恩说,在马廖盆地就发现最罕见的莱佛士花品种,东姑阿磷氏大王花(Rafflesia Tengku Adlinii),这品种也是莱佛士花家族当中最小,直径仅有20釐米,甚至比人的脸还要小。

29岁的莱恩说,当导游4年来,本身只见过东姑阿磷氏大王花开花一次,就是于去年四、五月期间在马廖盆地见过。据瞭解,东姑阿磷氏大王花最灿烂的时候,乃开花后的一至三天,到了第四天花瓣边沿就会开始发黑,6天后就完全凋谢。

以上文章摘自2015年1月10日《东方日报

认识莱佛士花——大王花



 (上图)盛开的莱佛士花及发育中的小花苞(左侧黑色的小球体)。 这是婆罗洲特有种 Rafflesia tuan-mudae。摄於 Gunung Gading National Park, Kuching 2011

莱佛士花(异名:尸花、大王花、大花草、霸王花;马来文:Bunga Pakma; )是世界最大朵的花,外表艳红色,非常有特色。莱佛士花是介於开花植物的边缘,她的植株不带一颗叶绿素细胞。她不行光合作用、不带有叶片、也没有根,身躯极小化,就像菌丝体那样躲在宿主体内。除非她开花,否则不晓得她的存在。

在Gunung Gading一带可以找到莱佛士花特有种Rafflesia tuan-mudae。科学家Beccari 在1866年於离古晋最南端的一个山——Gunung Pu发现到此品种,并於1868年发表於意大利科学期刊——Atti Società italiana scienze naturali(Vo.11, October 1868)。1866年布洛克王朝在位的是第一任王者 - 詹姆士。布洛克,Tuan mudae应是马来文的Tuan muda,是马来人对王位继承人的尊称,王位继承人是查尔斯。布洛克,以此命名向查尔斯王子致意。

一般的莱佛士花在开花时会產生恶臭味,因此有尸花的称号。Rafflesia tuan-mudae则是没有留意到有恶臭味,唯有在腐败时才会有臭味的产生。完全没有臭味和以臭味闻名的莱佛士花不太相符。砂拉越的森林局简介中甚至还说,如果你真的要闻到莱佛士花的味道的话,贴进莱佛士花深呼吸还可以闻到一股清香味呢!

萊佛士花的生活史

(上图)这是摄自Gunung Gading的解说看板。从这个解说图,我们可以了解到莱佛士花由宿主表面產生突起,再继续发育膨大到花苞约耗时9个月。盛花期则维持一个星期。

由于莱佛士花并没有形体,只有开花时才能被观察到。莱佛士花的研究也就相对困难。莱佛士花在开花时,会先在宿主的籐表皮產生突起的芽,渐发育成一颗小弹珠大小的芽苞,前后约60天。这是莱佛士花芽分化的第一阶段,这时期的芽苞表皮是木质表皮。接著花苞继续发育膨大,花苞会撑开芽苞的木质表皮,这时裸露在表面的花苞是褐色苞片。花苞的形状呈圆形,外表是被褐色苞片包里。花苞会继续发育长大,约需5~6个月花苞才能达到成熟阶段。这时莱佛士花外表的褐色苞片会渐渐褪去,露出莱佛士花的花被裂片。这时期的莱佛士花仍需4~7个星期的花苞发育周期,花器的分化及成熟完成后才会盛花。盛花期约维持7天即结束。


(上图)Rafflesia Arnoldii 在宿主表面突起芽苞的描绘图。小芽苞在这时期外表是被木质表皮包埋。小芽苞要历时2个月才会撑开木质表皮露出苞片继续扩大花苞。


(上图)莱佛士花的种子感染宿主之后,寄生在宿主植体内,吸收宿主的营养成份成长。寄生4年后就有开花的能力。莱佛士花会在宿主的表面產生芽苞突起,这时期小芽苞的外表是木质表皮。小芽苞要历时2个月才会撑开木质表皮露出苞片继续扩大花苞。小花苞发育到成熟花苞约需5~6个月的时间,这时期花苞表面是被褐色苞片所包埋。花苞撑开褐色苞片后,仍需4~7个星期进行各花器的发育。盛花期约维持一个星期。如果有成功授粉的话,果实约6~8个月会发育成熟。种子若遇到宿主植物就会进行感染,发育成新的莱佛士花宿主。

莱佛士花有分雌花和雄花。一般的莱佛士花需要反吐丽蝇(blue bottle fly)当授粉媒,帮忙莱佛士花将雄花的花粉带到雌花的柱头上面去。莱佛士花发出的恶臭味及花也会发出微温,据信这些就是装饰成动物尸体的手段,欺骗丽蝇进入到花器中进行授粉的工作。莱佛士花会结果,但极少见。果实中的种子可多达数千至数十万颗。种子散播后,若刚好在宿主植物着床,那麼就会感染宿主植物。新的宿主植物中的莱佛士花的菌丝体需要数年的成长才能开花结果。


Rafflesia tuan-mudae盛花后2个星期的腐烂花器及附近的小花苞。这颗花苞的苞片已开始脱落,红色的花被裂片已经开始外露。花苞从宿主的表面突起发育到这麼大,大约需要7~8个月的时间。这花苞距离盛花估计约需7~8个星期左右。


这张图是刚刚的拍摄场景拉远距离来看整个Rafflesia tuan-mudae及其寄主葡萄科崖爬藤属(Tetrastigma)的藤蔓植物在 Gunung Gading National park 的生长环境。 白色框线位置就是上图的拍摄位置所在。

莱佛士花的形态

莱佛士花并未分化出花瓣及花萼,所以看到的红色花瓣,其实应该称为花被。莱佛士花是由5片花被浅圆裂片,少数种类是有6片花被浅圆裂片所组成。

莱佛士花的花器大小由最大 1m(R. arnoldii)到最小 15 cm(R. manillana)。花的正中心可以看到一个圆盘状的花器,其上多数可以看到一些肉质的刺。这个圆盘是一特化的器官,是由花托(receptable)特化形成,在植物学上称為花盘(disc)。在花盘上方有突起的刺,称為芒刺(process)。芒刺是一种特化构造,在功用上可能是发热以模拟动物之体温或是扩散腐败臭味诱引授粉媒。这种芒刺结构并非所有莱佛士花的共有特徵,有的种类没有(R.rochussenii),有的种类则多达20~60根芒刺(R. arnoldii)。

莱佛士花除了花盘上方的特化构造芒刺(process)外,她在花被筒(perigone tube or perianth tube)内侧也有一特化鳞毛,称为ramenta。鳞毛很有可能也是莱佛士花臭味的主要源头,由于它位于雌雄花器的正下方,因此臭味可以引诱花的授粉媒——苍蝇进入到花的最深层而达到授粉功效。鳞毛的另一个可能功效是吸湿。莱佛士花如此大朵,大家应该很好奇雨天后,花器内是不是淹水了呢?事实上,笔者前后见过莱佛士花5次,没有见过花器内有积水的情形。科学家的观察也指出,大雨后去观察莱佛士花,都不曾看过花器内有积水。因此,推测花器会将水透过寄主植株排走,鳞毛很可能在排水功能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箂佛士花的解剖图示。莱佛士花是由未分化成花瓣及花萼的花被片包裹著雌雄花器,由5片花被裂片所组成 (少数种类是6片花被裂片)。花的正中心有个由花托 (receptable))特化形成的花盘 (disc),在花盘上方有突起的肉质芒刺。雌性花器的子房藏在花盘的正下方,柱头则分佈在花盘的下簷,花粉管经花盘下簷的传导组织(transmitting tissue)伸入子房(ovary)。雄性花器的柱头也是分佈在花盘的下簷。


花盘的剖面图
上图标出柱头 (stigma) 所在位置就是在花盘的下簷,可以在这一带观察到花粉管通过的传导组织 (transmitting tissue)。传导组织将花粉管导向子房。

莱佛士花有分雌雄花,花的外观难以辨识雌花还是雄花。如果能够将花盘翻面查看,就可以清楚的区分雌雄花。如果是雄花则在花盘下簷有明显的花药构造,雌花则没有花药构造。

莱佛士花雌花的柱头所在位置不是那麼普遍的被大家认识。一开始,科学家以為雌花花盘正上方就是莱佛士花的柱头位置,也有的人认為花盘突起的肉质芒刺就是柱头的位置。尤其是在20世纪初,科学家在Rafflesia tuan-mudae的花盘上方观察到花粉萌芽的科研报告,这篇报告让大家都相信花盘上方就是花粉进入子房的通道。一直到20世纪末,Beaman(1988)以莱佛士花的花器解剖方式找到柱头的位置,并观察到连接子房和柱头的传导组织。这研究确认了莱佛士花的形态上的认识,并证明雌花的柱头分佈在花盘的下簷。

结语


Gunung Gading的马来青年解说员和莱佛士花苞(右下方的地方)合照
这位马来青年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就来到Gunung Gading National Park当解说员,已经有9个月了。他是当地居民,他家就是在附近的Lundu镇。

莱佛士花是一种相当知名的特殊植物,莱佛士花能带来观光的经济效益,还给当地居民带来工作机会及消费人潮。因此,她的宿主也受到保障,所以某方面而言,莱佛士的寄生也算是一种互利共生。

后记

整理这一篇不是那么的容易,因为用来描述大王花(莱佛士花)的植物学专有名词还真的很特殊,像ramenta和process就是查都查不到的专有名词。再加上雌雄花的叙述,大多数的文章都含糊其词,描写ramenta或是花被的句子还比雌雄花器的敍述来得多。好不容易才拂去掩盖在上面的迷雾,认清大王花(莱佛士花)的花器构造。我是有着很大的兴趣,才去查出相关的资料。整理出来是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她!

我真的很好奇,大家对这类的文章会有多大的兴趣呢?

以上文章摘自《走进砂拉越》的「认识莱佛士花——大王花


延伸阅读:
1. 莱佛士森林保护区
2. 大花草属(维基百科)

2015年1月6日星期二

保护濒临绝种的物种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针对物种的保护状况,他们作了以下分类:

(点击看大图)

根据维基百科,以下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分类标准:


无危(LC - Least Concerned)
  • 虽然存在威胁但是目前并不严重。英文直译为「低度关注」,并不是指该物种受到的关注少,而是威胁不严重,不用过分关注的意思。例如:台湾蓝鹊(Taiwan blue magpie)、狼。
台湾蓝鹊(左图摘自「小鄭的鳥類飛羽攝影」,右图摘自「于老師教室」)

近危(NT - Near Threatened)
  • 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例如:小头睡鯊(greenland shark)、兔猻(Pallas's cat)。
左图是兔猻(图片摘自维基百科),右图是小头睡鲨大(图片摘自Tumblr

依赖保育(CD - Conservation dependent)
  • 依赖保育处于近危与易危之间(上图并没列出),保护现状较低但依赖人类保育以防止濒危或灭绝,例如:大角斑羚(giant eland)。
大角斑羚——世界上最大的羚羊(图片摘自度哥世界之最

易危(VU - Vulnerable)
  • 在中期内可能有比较高的灭绝威胁。例如:环尾狐猴(ring-tailed lemur)、大白鲨、北极熊。
环尾狐猴(图片摘自新浪科技,点击以上图片看大图)
  1. 乌龟身体横跨独木桥,挡住去路,环尾狐猴见状聚在一起分析形势,寻找解决之道
  2. 一只环尾狐猴脱离大部队,走上前来试探,这时,乌龟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试图将环尾狐猴吓走
  3. 环尾狐猴可不是被吓大的,它最终鼓足勇气,决定从乌龟身上跳过去
  4. 当环尾狐猴准备落地时,乌龟一脸迷茫,转身欲一探究竟
  5. 环尾狐猴看上去尝到了甜头,开始在乌龟身上跳来跳去

濒危(EN - Endangered)
  • 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例如:蓝鲸、熊貓、银杏。
银杏(以上图片皆摘自维基百科
  1. 夏天的银杏叶子
  2. 秋天的银杏叶子
  3. 银杏果实
  4. 银杏树

极危(CR - Critically Endangered)
  • 野生种群即将面临绝灭的机率非常高。例如:台湾鲑鱼和马来穿山甲(Sunda pangolin)。
台湾鲑鱼——櫻花钩吻鲑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 Taiwanese salmon(图片摘自台灣建國網站

在印尼的巴厘动物园(Bali Zoo),一只穿山甲背着它的幼儿。照片摄于2014年6月19日,它的幼儿在同年5月31日诞生。(图片摘自Autralian Geographic的文章Sunda pangolin mum with her pangopup



穿山甲(视频来源与上图相同)


野外绝灭(EW - Extinct in the Wild )
  • 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属于野外绝灭。例如:墨西哥蝴蝶鱼(Butterfly splitfin)、台湾梅花鹿(Formosan sika deer)。
台湾梅花鹿(左图,摘自华语广播网)/墨西哥蝴蝶鱼(右图,摘自维基百科

绝灭(EX - Extinct)
  • 如果有理由怀疑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该物种已经绝灭。例如:袋狼(Thylacine)、渡渡鸟(Dodo)、旅鸽(Passenger pigeon)。

袋狼(摘自维基百科


左图:旅鸽(图片摘自科學人雜誌
右图:渡渡鸟——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中根据现代研究制作的渡渡鸟骨骼和实体模型(图片摘自维基百科

延伸阅读:從50億到0 旅鴿滅絕之謎


数据缺乏(DD - Data Deficient)
  •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直接或者间接地根据物种的分布或种群状况来评估其绝灭的危险程度时,即认为该物种属于数据缺乏。例如:苏格兰交嘴雀(分类学上不确定与鹦交嘴雀的关系)、云南柏(缺少野生种群大小的资料)。

另外,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选出了5种最丑陋的濒临绝种的动物,你认得几个呢?



其他参考资料: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第一届友爱杯雪隆区校际象棋总决赛

赛前的准备工作(2014年12月20日)


2014年12月21日(星期日)


由吉隆坡象棋总会与弈智棋院主办,八打灵育才华小三机构协办的2014年「友爱杯」雪隆校际象棋总决赛顺利在八打灵育才华小举行,一共有22间学校的象棋高手参与此次的盛会。育才华小周福仁校长致开幕词,感谢校长大力支持本校的象棋活动。


左上:棋手抽签;右上:比赛现场;左下和右下:育才选手正在比赛。

最后帝沙再也华小经过了7轮比赛后,以全胜的姿态夺得全场总冠军,确是实至名归。除了棋手获得RM500的奖金和奖牌外,帝沙再也华小也获得RM5000的建校基金及奖杯一座。

冠军队伍帝沙再也华小,左一是马来西亚象棋总会署理总会长陈川正先生,右一是赞助商友爱食品工业董事。

我们育才华小也夺得季军,多亏我们的小棋手(梁燕玲、蔡曜阳、陈煜烜、危荣熙和危荣榆)的努力,并在最后三轮获得三连胜,后来居上抢得三甲的一席位子。


育才华小获得季军,蔡曜阳同学因食物中毒不舒服而不能完成比赛,不过没有他的努力,育才也无法顺利获得胜利。左二是育才华小校友会代表盛爱晶女士,右一是马来西亚象棋总会署理总会长陈川正先生。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金马仑)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呢?看看以下的例子:

  •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
  • 闪电式水灾(flash flood)
  • 土崩(landslide)
  • 水源污染(water pollution)
  •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面对着水灾、土崩、旱灾之际,环境与发展如何取得平衡及共存,尤其人类在建设发展之际,如何保护有大地之母之称的森林,日益受到关注。

譬如在霹靂州,数年内就有超过1000公顷的森林遭非法滥砍,包括柏隆天猛莪森林保护区、吉輦森林保护区、江沙、拉律马登和接近金马仑边界森林等,这些地区现正是2014年杪水灾灾区。森林滥伐、沙石盗採及农地徵收3大环境问题,如今已成了霹州政府2015年的重大挑战。

因为森林过度被滥砍与开发,造成光秃的森林地无法发挥天然蓄水功能,以致雨季时下游城镇逢雨必淹,而在旱季时时也无法释放出水源造成缺水。这种水荒与水灾并存的荒谬事实,在近年来逐渐出现,霹州号称「雨城」的太平,在2013及2014已有数次出现水供不足,但是霹州到了年尾,竟出现水量过多豪雨成灾现象。

社会主义党中委西嘉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直言,森林过度砍伐的恶果已反扑到人类社会。

他预料政府仍会于2015年,继续以「发展」之名大量摧毁平原的农地,若当局没有醒觉和及时作出挽救,预料这个恶果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劣化。「因此,未来我国水旱灾共存之余,会更加剧粮食不足困境。」

随着国内各地大事发展,农地被徵收或摧毁,以作发展用途,预料在2015年将进一步加剧环境破坏。以霹靂于2014年的严重情况为例,近打河流域超过20个城镇的农地面临被摧毁,或农民遭到驱逐的命运,被推毁和遭迫迁的农地合计约为1万英亩(40.47km2)。



所谓天灾人祸,往往天灾中隐藏着许多人为的因素。2014年国内发生的环境灾难中,其中一项备受瞩目的即是金马仑高原水灾及土崩。虽然灾难发生后,各方采取应对措施,唯其成效仍待2015年做进一步验收。

金马仑于2014年11月5日,再度发生山泥倾泻、河流泛滥及闪电水灾事件,并造成5人死亡,当局将肇祸原因归咎于高原森林地过度开发。在2013年,金马仑也因泄洪而引发水灾,导致4人死亡。就在各方亡羊补牢之际,2014年12月30日,又再发生2宗夺命土崩案件,导致3尸4命1伤。

对于高原近年来频频发生洪灾土崩造成伤亡的问题,行动党丹那拉打州议员梁金福受访时指出,金马仑高原过度开发的现象已累积了数十年,非两三天就能解决的事,执政者务必在环境保护及农民福利之间取得平衡,认真解决当地的难题。

「无论是环境保护或农民福利,核心问题都在于土地的分配及管制,因此政府在2015年应该严格控制金马仑高原的土地开发,设法解决已存在的土地问题,将彼此的伤害减到最低。」

他说,连续2年发生洪灾事件,对金马仑高原带来严重的人命及财物损失,如今首要之务是解决问题和阻止洪灾恶化。

植树计划须谨慎

询及环境与天然资源部提出的栽种100万棵树木计划,他希望金马仑高原国会议员拿督斯里巴拉尼威会认真落实,但100万棵树木要怎样栽种,以及在种在哪里等技术问题必须解决。

金马仑花业公会主席李丙富表示,不管是持有临时地契或是长久地契的农耕地,一般上都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规格才能获得批准。所以,当地的环境危害问题,往往是非法农耕地所导致。

他说,金马仑高原的人口不断增加,但申请土地进行耕作则非常困难,因此政府在2015年应该根据农民的土地需求,重新进行分配,甚至颁发更长久的地契予农民,这样非法土地的问题将会获得解决。

农地减加剧粮食危机

协助霹州农民争取农地合法化的西嘉表示,州政府如果持续将农地变作商业地发展和逼迁农民,恐怕在无形中进一步加剧粮食不足的隐忧。他说,霹州是粮食生产最高的前4名州属,因此,在如今全球粮食短缺之际,于我国粮食自足扮演重要角色。

他指出,以经济的角度而言,这些农民和所谓的「非法农地」,其实每年都能為一个州属生产多达几千万令吉的粮食,并为州政府赚取外汇与税收,也提供廉价的粮食予人民。

他强调,国内大多数的农民都申请不到地契,单单霹州的农地就超过70%是没地契。如今水灾淹没了许多平原农场,势必会造成当季的粮食收成短缺。他建议,各州政府应有完整发展计划,而非让屋业供过于求,以致出现店舖空置情况

他也认为,州政府亦要安排农民迁往其他地区种植,非仅作赔偿断人生计,种植10年以上者更应发放地契,以确保我国未来的粮食供应充足,不需依赖进口。

以上报导来自2015年1月4日《东方日报》


让我们来看看金马仑水灾后的一些片段:


以及一些照片:

巴登威利华小(SJKC Bertam Valley)处于河湾,洪水退去后学校面积充满淤泥。(图片摘自BoboFoo Blog

被大水淹没的金马仑巴登威利华小(图片摘自New Straits Times Online

被大水淹没的金马仑巴登威利华小(图片摘自网络)

与金马仑水灾及土崩的相关报导:

动物的生活方式(独居)

动物的生活方式分为群居和独居。

独居的动物有豹、蛇、熊、老虎、狐狸、蜘蛛、蜥蜴(lizard)、啄木鸟(woodpecker)、鸭嘴兽(platypus)、貘/马来貘(tapir)和穿山甲(pangolin)等。

您知道动物独居的原因吗?

原来它们为了避免竞争食物和水,也为了避免竞争生活空间或庇护所和地盘,而同类的动物也会避免竞争配偶而独居呢。

以下是一些独居动物的图片:





老虎是独居的动物,它们的领地观念十分强烈,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它们通常需要面积很大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数量。由于其对栖息地与地球上部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导致了与人类利益的严重冲突。

老虎的栖息地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具备足够的动物资源,供它们猎食;必须具备足够的水源,供它们热时洗浴和饱食之后饮水;必须有足够的林木或茂盛的草丛,供它们隐藏(以避开天敌,尤其是人类)。老虎的活动范围比较大,大约是100~200km2,特别是人烟稀少,动物资源丰富的林区。

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已经绝种,其余的六种都被列为濒危(Endangered,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而一部份处于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其野生种群即将面临绝灭的机率非常高)。20世纪初老虎的数量大约有10万只,而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估计全球仅存3200只老虎。残存的虎虽多受到政府保护,但非法捕猎仍屡禁不止,而失去栖息地和遗传多样性下降亦是其巨大威胁。

点击这里,阅读有关更多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内容。


资料来源:
1. 维基百科

图片来源:网络

2015年1月3日星期六

动物的生活方式(群居)

动物的生活方式分为群居和独居。

群居的动物有鹿、猴子、狼、羊、马、大象、大猩猩、狮子、鬣狗(hyena)、麝牛(musk ox)、狐獴(meerkat / suricate)、狒狒(baboon)、麻雀、蚂蚁、蝙蝠、蜜蜂、金枪鱼(tuna)、海豚、海狮、海象和企鹅等。它们群居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自卫或者互相保护及容易觅食。

以下是一些群居动物的图片:


很多昆虫是群居动物,如:蜜蜂、蚂蚁等。您还知道有哪些昆虫是群居的吗?

奇妙的蚂蚁社会

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它们与恐龙同一时代。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身躯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获取食物、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地球上各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繁荣鼎盛的蚂蚁王国,全世界的蚂蚁共有260属、16000种,其数量在一百多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蚂蚁在分类上属於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一般体形较小,顏色有黑色、褐色、黄色及红色等多种顏色,体壁具有弹性,光滑或有毛,具咀嚼式口器,有三对步行足,有翅或无翅。蚂蚁群居、筑巢、有不同阶级、行社会性分工的昆虫,一般来说,在一个群体裡,有4种不同的蚁。

1.蚁后
是具有极强生殖能力的雌蚁,体形较大,特别是腹部大,一般均有复眼和单眼,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而小,有翅膀,但在交配及筑巢后脱落。蚁后的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及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它的一生什么也不做,只负责产卵,让这个家族延续下去。

2.雄蚁
是一种有翅的蚂蚁,头圆小,上顎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雄蚁的主要职责是与蚁后交配。

3.工蚁
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无翅,一般是个头最小但数量最多的群体,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善於步行奔走,它们的一生都在辛苦地劳动,它们不停的觅食、保卫家园,照顾蚁后产下的弟弟妹妹们,就连蚁后的生活起居都要照顾。

4.兵蚁
兵蚁也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顎发达,可以咬碎坚硬的食物,它们的主要职责為保卫群体的安全。当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战争时,兵蚁会勇敢地上去厮杀。

蜜蜂也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您知道蜜蜂如何分工合作吗?


很多犬科动物都是群居的,比如:狼、鬣狗;猫科动物(例如猫、豹、狮子和老虎等)一般不群居,只有狮子是群居的 。



一般食草动物都是群居的,用来保护自己,比如:麝牛、野马、鹿、斑马、犀牛和大象等。



所有的灵长目动物也是群居动物:如人猿、金丝猴、黑猩猩、狒狒、长臂猿等,包括人 。



还有很多鸟类,比如:海鸥、企鹅、鹈鹕、麻雀、天鹅和大雁等 。


啮齿目的动物也有很多是群居,比如:老鼠、野兔和水豚等。



很多海洋动物是群居的,比如:金枪鱼、小丑鱼。几乎所有的海洋哺乳动物也都是群居,比如虎鲸,蓝鲸,座头鲸等各种鲸,但抹香鲸除外,还有海豚、海狮、海象等。


狐獴的栖息地在非洲南部,它们是会挖洞的动物,住在大型的地底有着数个入口的网状洞穴,只有在白天才离开。它们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住在可达到四十只的群落里,在同一团体中的狐獴会经常彼此理毛来强化彼此的关系。

一或多只狐獴在其他狐獴觅食或嬉戏时,会站哨以警告它们靠近的危险。当发现掠食者时,狐獴哨兵会叫出警示,其余成员就赶紧逃或躲进散佈在它们地盘里的洞内。哨兵会是第一个从洞口出现来查看掠食者动静,并持续叫着使其他成员保持在洞内,若是没有威胁了哨兵会停止警告的叫声,其他的成员就可以安全地现身了。

点击这里,阅读有关更多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内容。


资料来源:
1. 维基百科
2. 蚂蚁世界与化学语言

图片来源:网络